所有問題都是好問題「沒有所謂愚蠢的問題」是一句老生常談,大部分人都能夠輕易理解其中的道理,然而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不妨回想一下,我們在課堂上遇到問題時,內心是否常有個聲音告訴自己:「這個問題太蠢了,大家一定覺得怎麼會有人問這種蠢問題。」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我們會選擇放棄提問,卻也...
吵贏老師,才是真本事!台灣現行教育體制大多是這樣的景象:學生只能乖乖坐在座位上,聽著老師因備課時的方便而不曾改變的課程內容,並且學生全然相信老師所教授的內容,無論正確與否全盤接收,沒有求證與獨立思考習慣,只因為內容會納入考試範圍。這樣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而是純粹為應付考試的作為。在應付的過程中...
教師角色:為學生敞開學習大門的引導者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發現一個學習悖論:學生不知道他們知道什麼,也不知道他們不知道什麼。因此,有些人覺得下方這段引言很有意思:教師的存在只是為了提供學生他們原先沒有的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向學生提出問題,而後幫助他們找到答案,但過程並非那麼輕而易舉。作為教師,我...
要成為 90/10 中的分子還是分母?臺灣現行教育體制所使用的教科書內容,其難度是針對全國學生平均水平所編撰,換句話說,孩子們所學習的科目知識正在逐年簡易化。多數孩子對這還未有任何感受,但對於處在各校頂層的孩子們來說,僅是停留在表層的知識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追求更深入、更自由、更豐富的課程。 「我曾問過我的...
學習思維下的自信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中有一項指標特別有趣,並且這項指標中亞洲區域的國家佔據著前幾名的位置。「害怕失敗指數」,當然不是代表著遇到失敗或是困難時心態一定特別玻璃心,更是與...
Literature:文學究竟為何物?文學 (Literature) 是什麼?有些人認為文學陶冶了人們的性情及情操,亦有人視文學為國民義務教育的一環,然而多數人卻覺得文學僅是日常溝通及表達的工具矣,故身為忙碌現代人的我們不太可能有時間享受文字的優美。事實上,文學不單修養了我們的身性,同時也薰陶思想、培養道德倫理...
混齡學習真的好嗎?聽到混齡學習,家長的反應往往是「這樣的學習模式真的可以幫助到小孩的學習嗎?」,「真的確實可以讓小孩在學習上有所進步嗎?」,「真的可以協助小孩培養出對於學習的興趣嗎?」。 直至今日,台灣的教學體制依然是分齡的體制,幼稚園的大中小班,國小的六個年級,以及國高中職的三個年級,在每...
STEM:知其所以,知其所以然來到 FUNDAY 國際英語學校,孩子們可以接觸到三種課程:Literature(文學)、Social Studies(社會)和 STEM(應用科學)。文學課提升學生們的文學素養、加強英語文能力,社會課幫助他們擴大視野、學習明辨是非,那…應用科學呢?...
談正向學習「比較心態」是有些父母認為最能快速幫助到小孩的方式,不管是物質生活的提升,比較環境、比較程度、比較學習內容,只為了將最好的給予小孩,替他們規劃安排出一條康莊大道。但在比較的過程中,總是在不經意間比較起了其它的小細節,甚至開始比較起了小孩的不同!...
我學的不是語言,是跨文化溝通許多家長帶孩子來 FUNDAY 國際英語學校瞭解課程時,通常會把焦點放在文學 (Literature) 和應用科學 (STEM) 上,但鮮有人會注意到社會課 (Social Studies)。文學課可以幫助孩子們提升文學素養,應用科學能夠擴充他們的知識層面,那...社會課呢...
玩 = 偷懶?對於多數臺灣父母來說「玩樂」只是一種放鬆的方式,甚至是讓孩子們偷懶不用功的元兇。也因此,當我們聽到「玩」這個字時,很難在第一時間與「學習」聯想在一塊兒。那麼學習是什麼?良好的學習效果就註定無法擺脫紙筆測驗與數字成績嗎?文學課的Tommy...
語言的運用何謂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長久以來一直是眾說紛紜。過去的人們認為只要掌握語言技能即可達到使用語言的目的,近幾十年來則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究竟語言運用包含哪些層面,在英語教育已成顯學的今日,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呢?...
考慮將孩子送出國前 5件必做的事國際化讓彼此間的距離縮短,競爭卻也更加激烈。越來越多家長體認到讓孩子學外語、甚至是受國際教育,儘早培養國際觀的重要性。多數家長的下一步,便是將孩子送到國外,希望環境能賦予更完整的訓練。 但在目送孩子走入登機門前,孩子真的已經準備好了嗎?...
FUN問留學生家長-爸爸視角走向世界的孩子,幕後最大推手 — 家長,又是面對著些什麼? 我們訪問到FUNDAY 國際英語學校共同負責人Ruby的父親,道出這一路的心得。 當初為何願意送孩子出國? D: 為人父,我的一大目標就是輔助孩子創造她所能及的最好的人生。當初想讓孩子出國,是希望她的未來能有更多的...
FUN問留學生家長-媽媽視角今天我們訪問到一位送兩個女兒赴美、英的母親。究竟背後有多少擔心,卻又有多少喜悅? 當初為何願意送孩子出國? M: 從孩子一出生,我就常常在思考「我的人生中,什麼是對我的發展最寶貴的?」我出生於台中,大學時搬來台北學習獨立,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份經歷。鼓勵孩子出國希望她們拓展...
5個軟技能(soft skills)看出您的小孩能成為國際化人才何謂國際化人才?在後疫情且高度數位化的現代社會,國際化這個名詞已經為政府及民間企業泛用,也是國家競爭力的指標。然而,很多家長對於國際化的觀念還停留在古早階段,單將孩子英語流利與否視作最重要的能力,其實並不然。除了領導、分析、解決問題及革新創意等等必備硬實力之外,孩子們是否從...
淺談美國教育改革 --- 美國共同核心州立計畫(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nitiative) (下)在前篇文中,我們介紹了共同核心州立計畫(以下簡稱CCSS)的歷史背景及來由,以下帶大家來理解具體的內容為何。 首先,CCSS確立了六項基本原則,並依據此制定出各學年的學習內容,其中K~8年級「英語文及讀寫素養」及「數學」細分至每一年級皆有所差異,9~12年級則分成9~10及...
淺談美國教育改革 --- 美國共同核心州立計畫(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nitiative) (上)教育本身即是最為困難的事業,卻也是社會和文化的根基所在。不僅台灣,放眼海外各國,無論政府、專家及學者對於國家人才的培育都極度重視。台灣自1990年代以來歷經諸多教育改革,舉凡建構式教學、九年一貫、多元入學及十二年國教等國人熟知的變遷,今日我們的教育制度和過往已有相當大的差異...
STEAM 跨學科領域教學法理論及實作STEAM教學法為因應二十一世紀需求而生,直接地反應了家長、教育人士及企業家對人才及跨領域能力的追求。 STEAM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和數學(Mathmetics)的縮寫。STEAM是於本世紀...
淺談108課綱「探究與實作」十二年國教新課綱(108課綱)中很重要的一環是名為「探究與實作」的課程,也是素養導向脈絡下所設計的課程目標之一,除了作為自然及科學領域的必修學分,此類型課程以探究問題為根本,強調不同學科間的整合,導致跨科教材逐漸受到第一線老師們重視。舉個例子來說,國文課中閱讀的文本有可能涵...